讀者介紹

「Husband | Father | Editor in Books.com.hk」

書評

推薦比先做功課,然後再買保險的人
作者建議先買一年型定期意外保險,一年型定期危疾保險,一年型定期人壽保險,不單要買,而且要把保額買足夠,何謂足夠?例如意外保險,保額要有5M到10M台幣以上,有沒有意外醫療,有無有意外住院,這些小的理賠不是那麼重要,如果發生重大意外,身故或永久殘廢,一定要有一大筆巨大的金額,對自己或者家人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日子有所幫助;

下一步,利用餘錢去做儲蓄定期,或買基金投資、或買房子,因為保險公司不是任何情況都賠,如果遇到不賠的狀況,該怎樣辦?這時候你就是靠自己,如果你有房子可以抵押出來的有一筆應急錢,如果你有做資產配置的投資加上複利息,也可以靠這筆錢救回自己。

可能你會問,我都想投資,但那有錢?作者提倡的是一年期的保險,而不是終身型、還本型、投資型的保險,這些保險都是「高保費,低保障」的保險;但一年期的保險都是「低保費,高保障」,因為這些差額,你便有多出來的錢作為投資本金。

作者不斷重申,保險並不能幫助你賺大錢,甚麼投資型保單、儲蓄型保單、領一輩子啦等等話術,都是很不切實際。保險是當一日發生風險,能夠彌補家庭未來10年、20年甚至30年穩定的生活;它的保費只是一點點,也一定是薪水階經可以負擔得起,但保障額都是很大。
08-Mar-2020

改變書店中分類,便改變銷售的方法
隨著博客來、淘寶、Amazon 等網上平台提供全球書籍,並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實體書店如何突圍而出?答案可能在於重新定位自己:不再單純銷售書籍,而是展示書本所代表的生活方式。

舉個例子,單純將十台冰箱排列展示,並不能引起購買欲望。然而,如果只展示其中一款冰箱,並搭配家俬、書枱、梳化等,這樣的場景能讓人立即聯想到使用這款冰箱後的生活樣貌。當消費者能夠感受到產品融入生活的具體情境,他們往往更容易下決定,而不再僅僅關注產品的功能或價格。

蔦屋書店、Apple、IKEA 和 MUJI 等品牌已經證明,減少商品展示數量,創造更大的空間感,並營造一種能直接感受生活風格的氛圍,能夠有效提升消費者的購買欲望。相反,若僅是大量展示商品,並將「熱門」或「平價」產品放在顯眼處,則容易讓人聯想到豐澤、百老匯、中原電器和實惠等傳統零售模式。

如今消費者若想比較產品功能,可以輕鬆地在網上進行。但實體店的價值在於提供一種能讓人親身體驗、感受產品如何融入自己生活的情境。蔦屋書店的模式,銷售的不僅是書籍,而是感受到、睇得見的生活風格。
14-Mar-2022

為甚麼我們會 Facebook 上癮?
了解大腦的運作原理對我們有很多好處。即使我們不理解,腦部仍會自動運作,但如果我們能夠理解,便能更好地利用這些知識改善生活質量。

現代科技利用了這一心理機制。社交媒體平台如 Facebook 和 Instagram 的不斷向下掃和通知功能,就像一種「多巴胺針劑」,讓我們不斷期待新的訊息或通知。因為這個期待感,是原始人類的重要部分,愈多消息,古代的人類的生存機會愈高。

當我們面對未知的新事物、新地方或新知識時,多巴胺的分泌會增加,這種期待感驅使我們去探索。但不確定性和期待感,讓我們不斷地檢查手機,控制着我們的人生。
22-Nov-2022

咖啡的另類故事
這本書教識我,「公司為了甚麼而存在?」

公司的存在並不是為了賺錢,公司的存在是為社會提供價值,金錢只是讓公司繼續去提供價值的手段。公司倒閉原因當然是賺不到錢,但深一層意思,是這間公司沒有為社會提供價值,在香港而言,也可能是因為租金太貴。如果能夠提供價值,同時能夠賺到錢,也就是叫做永續經營。

---

這本書提供了一個「模式」去分析不同公司,就是1.產品的核心,2.產品的實體,3.產品的附加功能。

產品的實體:McDonald

產品的核心:帶比小朋友歡樂

產品的附加功能:連鎖店提供一致的用餐選擇,食完就走人快速即食文化,而且獨特的生日派對提供小朋友難忘的體驗

產品的實體:迪士尼樂園

產品的核心:提供幻想空間

產品的附加功能:創造親人和情侶共同的美好回憶,並提供購物、餐飲、住宿等一站式娛樂體驗

產品的實體:Starbuck

產品的核心:提供工作及家中以外,第三個空間

產品的附加功能:提供個性化飲品選項、會員積分系統,並成為社交和商務活動的熱門地點

產品的實體:Blue Bottle Coffee

產品的核心:提供高品質手沖咖啡體驗,結合簡約設計與精緻風味,吸引的是對咖啡有更高要求的愛好者。

產品的附加功能:教育消費者關於咖啡的知識與文化,例如Blue Bottle Studio。

好容易會將產品的核心和產品的實體混淆,以為產品的實體便是公司本身。好多抄襲公司只會抄襲對方的實體,但抄得不倫不類,我想其中一個原因便是如此。好似不同樂園都有類似迪士尼嘅機動遊戲,但抄不到迪士尼其中的故事。

---

另外我記得第1次聽到 Blue Bottle 的名稱就是從這本書中,所以想針對 Blue Bottle 再講少少,有人會認為 Blue Bottle 是咖啡界的 Apple,原因至少有以下4點:

1. 高品質追求: Blue Bottle Coffee 對咖啡的品質、沖泡過程、以及消費者體驗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講究。它只選用高品質的咖啡豆,並且強調新鮮手工沖泡,類似於 Apple 對硬件和軟件的嚴格要求。

2. 簡約設計與品牌形象: Blue Bottle Coffee 的店面設計和包裝風格簡約現代,與 Apple 的極簡設計理念相呼應。

3. 體驗與教育的結合: Apple 注重提供一個完整的產品生態系統和用戶體驗,例如在 Apple Store 舉行軟件使用講座,安排不同專家指導和維修。Blue Bottle Coffee 也不僅僅是賣咖啡,它還通過咖啡課程,例如 Blue Bottle Studio,教育消費者關於咖啡的知識,並進一步強化品牌的專業性和獨特性。

4. 高端定位: Blue Bottle 的價格比一般連鎖咖啡店要高,這與 Apple 的高端定價策略一致,吸引那些願意為品質支付溢價的消費者。
06-May-2023

最緊要應用到落自己生活中
人類的行為受到習慣的驅使,我們的每日、每周、每月、每年行為都是由習慣形成的。我們無法直接控制結果,但可以通過調整每日的習慣和系統來逐步達成目標。建立一個好的系統應該能夠以最小的努力達成最大效果,因為意志力是有限的資源。即使短期內可以依賴意志力完成目標,長期來看,習慣和惰性更能夠主導行為,最終可能會回到原點。

《原子習慣》與傳統的「SMART」目標設定法在理念上有相似之處,但更注重微觀層面的實踐。曾經使用「SMART」設定過目標,但並未顯著改變生活。例如,曾設定「40歲前每年達到100萬收入」的目標,這個目標具備時間性(Timing)、量化(Measurable)、專門性(Specific)、可達成性(Achievable)和現實性(Realistic)。儘管這些目標明確且具數值,但缺乏每日具體的行動細節,最終未能實現。

《原子習慣》則提出了更具體的做法。與其設定「1年達到100萬收入」,不如設定每日的具體行動,如「每日寫1篇文章」,並細化到每一天的具體行為,堅持下去,自然能達成目標。

此外,書中也談到環境對習慣的形成和目標達成的影響。如果曾經與環境或物件建立了不良習慣,應立即離開或中斷,以避免與不良因素建立負面關係。離開不適環境,與新環境建立積極的關係,有助於形成新的、正面的習慣。
17-Aug-2023

試下用螢光筆間下本書
或多或少,因為這本書,我才開始用螢光筆在書本上劃線,這個習慣突破自己的完美主義,好處是之後可以再次快速重溫書中重點。

我不會為了轉售而要保留原狀,已劃線的書籍更具有自己的個人風格,至少我喜愛書本的人是不捨得將它們賣出去,只會將書本送比其他同樣喜歡書本的人,而且我的書本已經是劃滿線,其他人睇到也未必對他們有幫助,倒不如叫他們也買一本。

另外,亦因為這本書教識我,書其實不必讀完,這種方法結果導向的閱讀,只需從中汲取對自己有用的部分。就像淘金一樣,找到一粒金沙就夠,或者像劉邦在楚漢之戰,即使多次失敗,只要最後取得一次勝利,就能扭轉局勢。

最後,閱讀的真正價值在於將其轉化為自己的思考和行動,而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閱讀本身不會令自己有競爭優勢,必需是你自己採取行動,閱讀只能應該幫助拓展視野,要在生活和事業中採取有效行動,才能有真正實現改變。

閱讀時劃線固然重要,自己才是主角。透過閱讀明白自己的不足,並將所學應用到實際生活中,才能實現真正的效果。
10-Dec-2023

就是內功和外功
這本書可以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清除舊的思維」,第二部分是「植入新的思維」。

任何主題都可以使用這個架構來進行,只是這本書剛好以財富為主題來寫。

「一體兩面」的概念無處不在,像是上下、左右、前後、黑白。而在理財方面,這個概念也同樣適用,可以分為「內在」與「外在」兩個層面。「外在」是指理財的知識,而「內在」則是指我們對金錢的態度。

「外在」的理財知識可以通過上課學習和讀書獲得,例如商業知識、資產配置、投資策略等。而「內在」的部分則由你的思想、性格、心態、信念和習慣構成,這些多半是由你的成長環境、朋友、同學、父母以及自身的經歷所塑造的。

簡單來說,財務知識只是技術的一部分。如果過於專注於技術,卻忽略了內在的世界觀,那麼即使學到再多的知識,最終也可能無法真正發揮作用。書中提到,如果你有「金錢是邪惡」這樣的觀念,那麼即使你之後賺了很多錢,或者學了很多財務知識,金錢依然會遠離你。

如果本身已有錯誤的內在,應該如何修正?本書建議以下四個步驟:

(1) 觀照:察覺並意識到自己的行為,能以第三者的角度來審視自己的行為。
(2) 表示理解:詢問自己為何這樣做,是因為習慣、模仿,還是語言的影響?過去的經歷,或是潛意識中的影響?是來自你的父母、朋友,還是同學?
(3) 畫清界線:在當下做出真正符合自己意願的選擇,而不是根據過去的經驗行動。
(4) 重新設定:進行自我宣言,把手放在心口,對著鏡中的自己說「從今以後,我要改變」。

與其說這是一本理財書,不如說這是一本認識自我的書更為貼切。
25-Jan-2024

少即是多
在這本書中,作者深入探討了「極減力」的概念,強調專注於單一產品或市場的重要性,以此來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和吸引力。

那一間的蛋糕更吸引人?
A) 專賣蛋糕的店
B) 銷售蛋糕、麵包、飲品、甜點的店
我會覺得只賣蛋糕的店更專業。

如果有兩間牛肉飯?
A) 松屋牛肉專門店
B) 售賣雜扒餐廳
當然是牛肉專門店。

那一間的咖啡更吸引人?
A) 咖啡專門店
B) 售賣奶茶、咖啡、朱古力的店
當然是咖啡專門店。

那一間的酒店更吸引情侶?
A) 溫泉酒店
B) 二人溫泉酒店
當然是二人溫泉酒店。

那一間的水族館更吸引人?
A) 加茂水族館 (水母專門水族館)
B) 甚麼動物都有的海洋公園
當然是海洋公園 :)

這種專注使得顧客能夠在短時間內對該企業留下深刻印象,從而更快地做出消費決策。就像去旅行一樣,每次去都是找一些特色地方,可以是餐廳,可以體驗,可以是景色,如果每個地方提供的東西都是一樣,例如到到都是大商場,其實就沒有旅行的意義。

極減力並非簡單地縮減產品線,而是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集中資源於企業的強項,並放棄其他非核心的業務。這種策略不僅能夠幫助中小企業在與大企業的競爭中生存下來,還能通過差異化和專業化來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相較於「加法」策略,即大企業的全面擴張,極減力的「減法」策略更強調企業之間的共存和多樣性。

加法是競爭,減法是共存,後者提供多樣性,大家各有自己的特色,大家都找到屬於自己的空間而生存,前者是只要不是我死,就是你亡的結果,就像網上的比喻,中國人開餐廳和外國人開餐廳的分別。

大企業通常甚麼都會做,因為有足夠的財力,但甚麼都做只會提供大眾生意。中小企如果要跟大企業競爭,就不可以使用甚麼都做的打法;而中小企業則應該專注於自己的強項,通過減少產品種類來降低運營成本、縮短開發周期,並集中精力提供卓越的產品和服務,從而避開價格競爭,形成自己的獨特競爭優勢。

總結來說,《極減力》適合中小企業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生存與發展。通過專注於核心業務,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運用資源,提升品牌的專業性與市場辨識度,最終實現長期穩健的增長。
19-Apr-2024

好好反思工作和自己的關係
作者在書中強調,在面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時,「自立謀生」已成為每個人面對工作的關鍵態度。這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離開公司創業,而是即使在公司內部,也應具備不依賴公司的能力。書中提出了三大自覺,幫助讀者在公司內部實現這一目標,同時從高層和公司角度思考:

(1) 創造的價值是否超過薪水和成本? 檢視自己是否為公司帶來的利益能超越公司支付的薪水和投入的成本。
(2) 當公司業績低迷時,自己能做些什麼來幫助公司逆轉困境? 尋找自己在困境中能夠額外貢獻的地方。
(3) 如果公司明天倒閉,是否有能力找到新工作? 確保在任何情況下都有能力尋找新機會。

書中指出,單靠早起工作和加班不夠,尤其是年齡增長後,這些努力可能變得不再有效。作者要求讀者思考自己的視野、明確的意願和理由,並具體說明在公司內能做什麼工作,如何在某些方面超越他人,並提供證明。

書籍與生意
根據作者的個人經驗,他寫作的過程中將自己的筆記整理成《企業參謀》,結果成為暢銷書,並引來大量顧問委託。這顯示了寫作和分享可以顯著提高工作效率和個人影響力,通過展示真實的實力和心意,獲得他人的認同和更多機會。

國際的視野
「工作的範圍」不僅指你平時工作的同事,而是你的工作成果影響的人數和範圍。如果能接觸和影響香港以外的人,就代表你有能力在更廣泛的市場中賺取收入。
02-Jun-2024